104.4.6

  逛完林本源園邸,搭車至板橋435文藝特區。除了入口一幢仿歐式古典造型的建物,以及大樓後面一大片綠茵廣場,整個偌大的園區似未有特別吸引人之處。至於大樓內是否有其他開放空間,因未深入一窺究竟而無法得知。

 

IMG_1992.JPG

 

DSC_0227.jpg

 

  藝文廣場後面可通往新月橋。新月橋專供行人及自行車使用,板橋端橋頭入口有座長方型半圓屋頂,圓弧條紋的造型頗有藝術風。新月橋橫跨板橋與新莊間的大漢溪,大橋中間位於大漢溪上方有一段約百來公尺的強化透明玻璃走道,讓人給測試膽量。行走在上面,透過玻璃往下瞧仍可清楚看見流動的河水,明知其安全無虞,然而走在透明玻璃上,兩腳竟不聽使喚,步伐變得躡足,無法正常邁步,不禁覺得可笑。

行走在艷陽下的新月橋只有熱的感覺,或許只有在日出、日落時,或夜晚五彩照明亮起時,新月橋才會顯示出她特有的迷人韻味吧。

 

IMG_1996.JPG

 

DSC_0233.jpg

 

IMG_2003.JPG

 

IMG_2009.JPG

 

IMG_2012.JPG

 

  進入新莊,從巷子直入新莊的老街─新莊路,即所謂「廟街」。廟街重要的廟宇包括關聖帝君廟、慈祐宮及廣福宮。其中廣福宮建於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供奉三山國王,屬早期來臺開墾的粵籍客家人的信仰中心。廟宇屋椽多採木材,雕刻精細且保持原色,因此散發出一股自然古樸的氣息,如今已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慈祐宮則興建於康熙25年(1686年),雍正年間擴建後命名為「天后宮」,乾隆年間遭祝融,重建後更名為「慈祐宮」,今屬國家三級古蹟。廣福宮及慈祐宮皆呈縱深格局,廣福宮予人較質樸的感覺,相較之下,慈祐宮略顯華麗。惜此行僅在山門前後略作觀賞,未進入內殿仔細端詳,只能留待下次的探索。

  新莊路與大漢溪呈平行發展,應是早期隨著淡水河港埠發展而形成的街道廊廓。路面狹窄,兩旁低矮房舍,仍可微微嗅出昔日此區曾經繁華一時。路面舖設雙色地磚,本以為是人行專用道,後來方知廟街是晚上才開放做為人行專用道。

下次傍晚時分再來新月橋賞夕陽,逛新莊廟街,尋找古老的新莊味道。

 

DSC_0247.jpg

 

IMG_2013.JPG

關聖帝君廟

DSC_0242.jpg

DSC_0243.jpg

老街有名的糕餅老店,鹹光餅在口中咀嚼,很有懷舊的fu

IMG_2014.JPG

慈祐宮

IMG_2016.JPG

IMG_2018.JPG

IMG_2019.JPG

IMG_2020.JPG

殿前兩隻石獅造型迥異,表情不一

IMG_2022.JPG

IMG_2029.JPG

龍鳳呈祥

IMG_2023.JPG

IMG_2024.JPG

色彩雖已斑駁,仍可看出其雕工精密

IMG_2025.JPG

IMG_2030.JPG

廟頂上代表福祿壽的三尊神雕

DSC_0248.jpg 

IMG_2031.JPG

IMG_2032.JPG

IMG_2034.JPG

IMG_2037.JPG

絕美的木工雕花,令人歎為觀止

IMG_2038.JPG

廣福宮的石獅子披了紅彩準備迎接農曆二月二十五日的廟慶

IMG_203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