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31

淡蘭古道,是清代年間開闢的官道,為當時淡水廳到噶瑪蘭之間的交通路線。據文獻記載,淡蘭古道是台北與宜蘭間的山路,路線大致由台北沿著基隆河谷的錫口(松山)-南港-水返腳(汐止)-瑞芳-三貂嶺-雙溪-貢寮-草嶺-大里-頭城-礁溪直到噶瑪蘭(宜蘭)。如今現存遺址路段有三段:草嶺古道段、三貂嶺古道段及隆嶺古道段。

 

初聞石碇有條淡蘭古道時,心裡有點詫異,石碇又不位在基隆河谷一帶,淡蘭古道怎會經過?回神一想,該段的淡蘭古道應該是先民沿著新店溪谷進入,再循景美溪及其支流的河谷進入,再越嶺進入噶瑪蘭的另一條古道。

 

淡蘭古道石碇段入口就在縣道106106乙岔口的雙溪口,欣欣客運666路線可達,但是該路線部分班次只達八分寮,所以上車前必須先詢問司機是否到雙溪口;另往平溪方向的795路線亦可達雙溪口。在雙溪口站下車後往前走約幾步(搭795則是下車往回走106乙往石碇方向)就可看到有座茶壺造型的石碇地標以及淡蘭古道指標。

DSC_7919.jpg

 

往下走入步入口,當下被美麗的溪谷景致給吸引住,紅色的「淡蘭吊橋」橫跨溪谷,河床岩石嶙峋,溪水不是清澈見底,就是碧綠如黛;筆宜的渭水高速公路加上高聳並列的橋墩形成一幅特殊景觀。 

 

IMG_9391.JPG

IMG_9393.JPG

IMG_9394.JPG

IMG_9395.JPG

IMG_9396.JPG

DSC_7923.jpg

IMG_9401.JPG

越過吊橋,古道沿著溪谷而行,可惜前半段毫無遮蔭之處,走在烈陽下,汗流涔涔,進入「古道尋幽」地標後,才開始有綠蔭,稍感涼爽。途中有一座涼亭,緊臨溪谷,稍作休息,綠蔭籠罩,溪水潺潺,甚至可以看到魚群悠遊其間。與亭中一對夫妻閒聊,告訴我們前段的溪裡可看到碩大的魚兒悠遊,果然往前幾處較水深之處有許多大小魚群徘徊,令人驚喜。

 

IMG_9404.JPG

 

IMG_9405.JPG

 

DSC_7926.jpg

 

DSC_7928.jpg

 

IMG_9409.JPG

 

IMG_9410.JPG

 

IMG_9413.JPG

 

IMG_9414.JPG

 

IMG_9418.JPG

 

IMG_9420.JPG

 

到達石碇老街,看到緊臨溪邊的成排房舍,彷彿回到昔日故鄉-雙溪,一股溫馨的感覺在胸中翻騰。在老街溪邊休息亭略作停留,欣賞一下小鎮風情後,繼續往烏塗溪步道前進。

DSC_7932.jpg

 

IMG_9422.JPG

 

IMG_9423.JPG

 

DSC_7934.jpg

 

IMG_9424.JPG

 

DSC_7935.jpg

 

IMG_9426.JPG

烏塗溪步道前半段綠蔭較淡蘭古道濃密,但過了大板根後沒多久又開始沒了遮蔭,且值近午,一路都處在艷陽下行走,已漸失去賞景心情,所以也忘了幾個有名景點諸如高速公路橋墩上的龍蟠、百年古厝及摸乳巷等。抵步道終點前,剛好有班666公車要往石碇開,司機好心問我們是否要搭車,我們婉拒了。結果我錯估了班距,到達「聚福宮」後,發覺無景可賞,回到站牌候車,發現下班車尚久,果然枯等了約一個小時才等到回程車。回程時到深坑慰勞自己的五臟廟。

IMG_9427.JPG

IMG_9429.JPG

IMG_9432.JPG

DSC_7937.jpg

烏塗溪步道上有名的地標--大板根

DSC_7936.jpg

IMG_9434.JPG

IMG_9437.JPG

IMG_9438.JPG

DSC_7943.jpg

烏塗溪步道終點--聚福宮

DSC_7944.jpg

烏塗社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