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0.30

記得早期走草嶺古道大都從貢寮火車站集合出發,經貢寮國小穿過鐵路下方,走內寮田間小徑,再坐渡船到對岸登山口。如今該條田野小徑已拓寬成柏油路面的產業道路了,而且有橋樑連接雙溪河兩岸。

此次應老哥之邀,事隔十幾年後再走草嶺古道。一早搭區間車往貢寮,不料車行至瑞芳,天色漸轉陰霾,快到貢寮站時,車窗外已被雨水打成一片模糊狀,臨時決定到福隆再視情況。還好抵福隆時,雨勢稍歇,於是照計畫進行,只是途中又開始飄雨,只好硬著頭皮前進。約莫50分鐘後抵達望遠坑,看到一大群人或撐傘,或著雨衣從貢寮方向走過來,判斷應屬團體旅遊。一般遊覽車都會在登山口放遊客下車,然後直接開到大里天公廟等候,集合後再拉到大溪漁港大啖海鮮。

IMG_6818.JPG

進入古道後雨終於停了,天空偶也出現藍天。古道旁小溪清澈透底,倘在夏天行走此段,絕對令人有心涼剃透的感覺。走至半途空曠的地方往回看,舊社方向的海面以及興建中的核四廠隱約可見。

IMG_6819.JPG

IMG_6822.JPG

半山腰荒蕪的田地

 草嶺古道屬淡蘭古道最北端一段,最有名的地標為「虎字碑」與「雄鎮蠻煙」兩個石刻的字碑。由於古道啞口處風勢強勁,尤其每到秋冬東北季風盛行時,該路段總是舉步維艱,因此清同治年間台灣鎮總兵劉明燈路經此地時,書寫「虎」字鐫刻於巨石上,主要係採「雲從龍,風從虎」之意,以「虎」字作為鎮壓暴風雨之用。同時於古道中較陰暗路段的巨石刻上「雄鎮蠻煙」四字,以鎮壓傳說中的山魔。「雄鎮蠻煙」四字尤顯氣勢磅礡,想必為當時往來旅人提供了心靈上無比的慰藉。

IMG_6828.JPG

近一個半世紀歷史的石刻依然蒼勁有力

 IMG_6827.JPG

  IMG_6832.JPG

芒花已陸續綻放

IMG_6833.JPG

雲從龍, 風從虎, 旅人從此無所憂

IMG_6839.JPG

虎字碑附近的福德祠庇佑著來往旅人

IMG_6845.JPG 

IMG_6847.JPG

下山路段沿途彩蝶飛舞

IMG_6851.JPG

由於天色略顯陰暗,懸掛在海天之際的龜山島及山腳下的村落景色顯得模模糊糊,因此僅在高台處稍作停留後即一路下山至大里天公廟。在北宜線鐵路仍屬單線時,因為火車班次少,濱海公路也未開通,在天公廟前的廣場欣賞太平洋及龜山島是種享受。當時廟前有座小而美的園藝造景,然後跨過鐵路就可直下海邊檢海石或戲水,可惜北濱公路開通及北宜線拓寬成雙線後,再無此景觀與便利性了。

IMG_6853.JPG

簡便午餐--咖啡上有漂亮的花紋

大里車站早已改造成水泥建物,站旁的木造日式宿舍我出生的地方也早已拆除。大里車站原本是座日式木造的站體,緊貼在濱海公路下方,月臺又處車站下方,形成三段式落差,昔日無論站在公路旁,或車站候車室內,或在月臺上,海天一色及龜山島美景都可以一覽無遺。假如昔日木造車站及員工宿舍仍然保留至今的話,絕對是北宜線上一個非常有特色的車站。如今想目睹它的原貌,唯有從昔日舊照或個人記憶中去搜尋了。記得當時有部偶像劇「那一年幸福的時光」,片頭就是採用大里車站的舊照。

陪老哥行至下腳店的大里漁港去緬懷他童年時光,他對老街的街廓及老樹仍有深刻的記憶,我因三歲時即隨父母舉家搬離大里,所以對大里下腳店及小漁港印象甚為模糊,但每次到大里或行車經過此地時,總是有一股莫名的溫馨與親切感,或許這正是所謂「人不親,土親」的緣故吧!

IMG_6854.JPG 

IMG_6857.JPG

IMG_6859.JPG

IMG_6862.JPG

從大里港回顧天公廟

IMG_6863.JPG

冷冷清清的大里老街

IMG_6864.JPG

老街上的老樹依然屹立著

IMG_6865.JPG

大里站正在進站的區間車

IMG_6870.JPG

非假日的車廂內--空空盪盪的

 

IMG_6866.JPG

石城站--比大里站還小的站

 IMG_6883.JPG

經過雙溪外婆家前面的橋樑

IMG_6886.JPG

一列貨車先我們離開雙溪往牡丹出發

IMG_6900.JPG 

介於侯硐與瑞芳之間的員山子分洪--完工後汐止不再淹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