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記得學生時代有學過「線是由眾多無數的點集合而成」這個概念,松本清張想必也學過,才會以「點與線」為他推理小說處女作之篇名。


故事一開始沒多久,作者就開始舖點。安田辰男雪料理店的常客,給人的感覺就是平易近人的好客人,因此當他突如其來地邀請店裡女侍共進午餐,席間又莫名地猛看手錶,然後藉機順口邀她們一起陪他到車站的月台,接著又無意間撞見藉故未出席午餐的阿時與一位男士在另一月台搭車。一切看似刻意地安排,卻又顯得很自然地發生,其實都已埋下啟人疑竇的點。


另一端,女侍阿時是一位私生活很隱密的人,雖與同仁相處融洽,可同事卻又不甚瞭解她。她推託有事未能參加安田辰男的午餐邀約,卻與另一男子出現在車站月台,且與那男子狀似熟稔有說有笑,又讓人自然以為她是藉故缺席午宴而與男友相約出遊,看似又一個偶然的巧合。


前奏舖陳至此,主戲登場。遠在九州南端的鄉下海邊發現一對男女併躺的屍體,因未發現有任何打鬥或移動痕跡,被警方以殉情自殺結案。雖然如此,卻有人認為事情不若表面那麼單純。案發當地刑警鳥飼重太郎發現死者佐山副科長身上遺留一張單人份餐費的收據而存疑,在徵詢他女兒對於男女情侶間互動的看法後,更加斷定此一案件絕非單純的殉情案。


此時在東京警視廳偵搜科的三原紀一也對殉情案抱持懷疑態度。經與鳥飼討論案情後,藉由鳥飼提供的收據以及意見,三原緊接著接棒著手進一步蒐證、分析。三原發現安田辰男的各種不在場證明太過巧合,他秉持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斷地假設、推敲、抽絲剥繭,將各個疑點拼湊成一條條的線,終於發現原來安田是利用容易令人疏忽的細微時間差,刻意製造出他在關鍵時刻不在場的假象。


俗諺:鴨蛋再密總有縫隙。智慧型犯罪在犯案前總會精心計畫各種細節,常常自以為天衣無縫,卻沒料到近乎完美的設計卻是最容易遭人質疑與挑戰。


案情雖破了,可憐的副科長及無辜的料理店女侍被犧牲了,兇手也畏罪自殺,但貪污的高官卻只是被調離原有職位,轉任至週邊單位續領高薪,看了真是令人義憤填膺。只是這種在上位的吃香喝辣,一旦有事就由下面承擔的情形,在現實社會中好像是屢見不鮮的事。讀之聞之也只能徒呼負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